并州饭店
-
全称: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矗立在五一广场西南侧,有一座气势恢宏的酒店。这便是被冠以“并州”而名,作为建国初期太原市十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享有“太原第一店”之美誉的并州饭店。太原并州饭店始建于1956年,1957年投入运营。占据太原最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最便利的交通条件,兼具古朴典雅与现代气息建筑风格,曾成为几代人拍照留念的背景。因其独特的文化代表性,2011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并州,是太原的古称、别称,始于汉,成于宋,沿于今。“并州饭店”一名最早可溯源于辛亥革命时期,据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今日太原》、1935年(民国22年)的《太原指南》等均对并州饭店有过详细描述。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太原沦陷,并州饭店被迫关闭。
新中国成立后,太原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大型城市之一,大批外宾专家和国内援建人员汇聚太原,鉴于当时接待服务能力不足的实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市政府决定投建一座大型饭店,使用“并州饭店”的店名。几经考察,当时的满洲坟被确定为店址。
通过对当时太原饭店、正大饭店等厨师队伍的整合,投资100万元,耗时一年,于1956年建成了并州饭店东楼,在当时这是迎泽大街上最高的建筑。店名取太原古称“并州”,寓意连接古今,以独有的并州称谓引领行业发展。
此后,并州饭店西楼、南楼分别于1958年、1960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成后的并州饭店当时与工人文化宫、省财贸大楼、太原火车站一起,被太原百姓并称为迎泽大街四大地标性建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州饭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完善的食宿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在省城服务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政务接待、公务差旅的最佳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太原国内外客商旅客日渐增多,并州饭店主动走出去向上海和平饭店、四川锦江饭店、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内知名酒店学习取经,在太原市率先引进了现代酒店的服务模式,并多次对宾馆设施设备进行提档升级。
1984年,并州饭店自筹资金700万元,按照旅游饭店的国际标准对东楼进行改造。安装了中央空调、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美标洁具、满铺地毯,创下了山西省宾馆饭店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1985年,并州饭店开设了太原市第一家西餐厅,以口味纯正的法式、俄式西餐享誉省城,前来用餐的宾客和学习交流的同行络绎不绝。
1991年,并州饭店对南楼及其所属服务设施进行改造装修,目标定位为三星级饭店,无意中又开创了太原市酒店行业历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家安装了圆开自动门,设立桑拿浴、健身房、卡拉ok歌厅等服务功能,第一个安装会议同声翻译系统等设施。
1992年经申报复核,并州饭店成为太原市第一家三星级酒店,成功实现了从招待所向星级宾馆的转变,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酒店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2年,并州饭店启动维修改造工作。在保留了双门楼的历史框架的基础上,借鉴太原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屋顶采用唐代大屋顶风格,使整座建筑古朴端庄,与迎泽大街华灯相得益彰。
新建饭店南楼采用通体玻璃幕墙现代风格建设与东西楼古建风格交相辉映,使得并州饭店整体建筑融古通今,卓雅非凡,成为太原市一张靓丽名片,荣获了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
晋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中国传统菜系中独树一帜。
并州饭店开业至今,始终坚持晋菜的技艺传承和创新。根据社会发展和宾客消费习惯,在传统晋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地方风味为主体,坚持弘扬传统工艺制作,保持特色菜品原汁原味,吸收粤、川、苏、鲁等菜系之精华,在选料、制作、色彩、品种上下足功夫,无论是在做功还是色香味上,都超越了传统的晋菜,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为中外宾客提供丰富多彩、美味可口的山西地方特色美食,深受往来宾客的喜爱和欢迎。
其中,并州饭店将各种山西土产与海鲜及蔬菜结合,融合谭家菜特点改进了“并州烩菜”,推出了“琥珀大虾”“谭府四宝”等新招牌菜;借鉴各大菜系名典,融入其它地域食材,研发了“羊肚菌炒小米”“水煮肉片栲栳栳”“澳龙焗扯面”、“溜白菜炒虾球”“麻麻花土豆白菜烩鲍鱼”“台蘑烧裙边”等特色菜品,粗细搭配,口感极佳,真正做到“南北结合”,在西餐元素的借鉴上,芝士、奶油与山西传统食材更是相得益彰,创造性的将山西的小米与辽参搭配起来炮制的辽参泡饭既营养又美味,已成为地域高档宴席的经典。
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太原。并州饭店自建店伊始就非常注重对山西面食文化的继承发展,在几代并州面食师傅手里,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种类更被做的花样翻新,大拉面、刀拨面、剪刀面、包皮面、拨鱼、揪片、剔尖、饸饹、猫耳朵、河捞面、莜面栲栳栳、高粱面鱼鱼、烧麦、炸糕、一窝酥、甩饼、锅贴、麻花等名目繁多,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做法让人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开发了荣获十大晋菜荣誉的“金丝一窝酥”等金牌面点。更通过对外友好交往、业内交流、参加行业竞赛等形式,大力传播山西面食文化,为山西面食名扬海外、享誉九州做出了积极贡献。
饭店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重要接待活动中推出了刀削面、拉面、剔尖等面食表演项目,通过几代人的继承发展,现如今在刀削面、拉面、剔尖等传统项目上增加了剪刀面、吹面、一根面、扯面等技艺表演,件件面食作品宛如一件件艺术品,令人大饱眼福,让每一位抵店宾客通过山西面食品味山西、认知山西、了解山西。
或许,一座并州饭店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作为饭店的本身,无论是对晋菜发掘研究与传承推广,还是对山西面食技艺与文化的传播,并州饭店都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而在坚持软硬件投资、提升服务品质方面,更是擦亮了“太原名片”,不负“太原第一店”的美称。
并州饭店,位于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大街118号(迎泽街道办事处并州路一社区),始建于1956年,1957年投入运营。占据太原最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最便利的交通条件,兼具古朴典雅与现代气息建筑风格。2011年12月31日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矗立在五一广场西南侧,有一座气势恢宏的酒店,曾成为几代人拍照留念的背景,因其独特的文化代表性。这便是被冠以“并州”而名,作为建国初期太原市十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享有“太原第一店”之美誉的并州饭店。并州,是太原的古称、别称,始于汉,成于宋,沿于今。“并州饭店”一名最早可溯源于辛亥革命时期,据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今日太原》、1935年(民国22年)的《太原指南》等均对并州饭店有过详细描述。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太原沦陷,并州饭店被迫关闭。
新中国成立后,太原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大型城市之一,大批外宾专家和国内援建人员汇聚太原,鉴于当时接待服务能力不足的实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市政府决定投建一座大型饭店,使用“并州饭店”的店名。几经考察,当时的满洲坟被确定为店址。通过对当时太原饭店、正大饭店等厨师队伍的整合,投资100万元,耗时一年,于1956年建成了并州饭店东楼,在当时这是迎泽大街上最高的建筑。店名取太原古称“并州”,寓意连接古今,以独有的并州称谓引领行业发展。此后,并州饭店西楼、南楼分别于1958年、1960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成后的并州饭店当时与工人文化宫、省财贸大楼、太原火车站一起,被太原百姓并称为迎泽大街四大地标性建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州饭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完善的食宿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在省城服务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政务接待、公务差旅的最佳选择。
1984年,并州饭店自筹资金,按照旅游饭店的国际标准对东楼进行改造。创下了山西省宾馆饭店历史上的多个第一。1985年,并州饭店开设了太原市第一家西餐厅,以口味纯正的法式、俄式西餐享誉省城,前来用餐的宾客和学习交流的同行络绎不绝。1992年全面翻修,经申报复核,并州饭店成为太原市第一家三星级酒店,成功实现了从招待所向星级宾馆的转变,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酒店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001年重新装修,2012年,并州饭店启动维修改造工作。在保留了双门楼的历史框架的基础上,借鉴太原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屋顶采用唐代大屋顶风格,使整座建筑古朴端庄,与迎泽大街华灯相得益彰。改建中南楼采用通体玻璃幕墙现代风格建设与东西楼古建风格交相辉映,使得并州饭店整体建筑融古通今,卓雅非凡,成为太原市一张靓丽名片,荣获了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2013年升级改造后,其建筑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
并州饭店开业至今,在传统晋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地方风味为主体,坚持弘扬传统工艺制作,保持特色菜品原汁原味,吸收粤、川、苏、鲁等菜系之精华,在选料、制作、色彩、品种上下足功夫,无论是在做功还是色香味上,都超越了传统的晋菜,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为中外宾客提供丰富多彩、美味可口的山西地方特色美食,深受往来宾客的喜爱和欢迎。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重要接待活动中推出了刀削面、拉面、剔尖等面食表演项目,通过几代人的继承发展,现如今在刀削面、拉面、剔尖等传统项目上增加了剪刀面、吹面、一根面、扯面等技艺表演,件件面食作品宛如一件件艺术品,令人大饱眼福,让每一位抵店宾客通过山西面食品味山西、认知山西、了解山西。
曾几何时,在黄昏夜幕间走出太原火车站的来宾,便是在并州饭店的灯光中,体会到了老城的开放与热情。六十多年里,这儿不仅是太原人心中的地标建筑,更是知名的服务窗口单位和行业老店名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