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又一村饭店

  • 更新时间:
  • 地址:
  • 电话:
  • 荣获:
  • 颁发机构:

德州又一村饭店初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当时叫“有益村”,是由德州一顾姓人氏开办的包子铺。

    “有益村”的包子洁白优雅,齿留馨香,闻名遐迩。继顾之后,姜玉山、王凤祥、任万祥、李井书等人相继经营。1933年前后,包子铺经理、原天津狗不理包子铺学徒王凤祥、任万祥等人,在吸取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对包子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做出的灌汤包形如白菊、嫩面汤馅、嚼劲好、满口香。原清末县令唐叶凤取古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谐“有益村”之音,为包子铺题名为“又一村”。民国年间,曾有人食后乘雅兴为又一村包子题诗曰:“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道出了吃包人大饱口福的情景。1954年,我国梨园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到德州演出期间,每餐必用“又一村”包子。行前,挥毫泼墨,以书画相赠。此后,各界知名人士来德州多次到“又一村”以品尝包子为快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为繁荣经济,发展传统名吃,于1985年投资130万元将“又一村”包子铺翻建成营业面积260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易名“又一村饭店”,百年老店换了新颜。

    现在的“又一村”包子挖掘和继承了传统做法,用半发面、半酵面,肉陷内调进香油、酱油、葱、姜、高汤等十余种佐料精制而成。1990年获得山东省饮食业优质产品称号,2004年获得“山东名小吃”称号。又一村员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新的工艺,精心推出了灌汤包、牛羊肉包、什锦包、三鲜包、素包等品种,食者莫不赞叹。2006年,又一村饭店又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并于2006年12月19日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授牌仪式。百年的工艺、百年的锤炼,使又一村包子声名远播,在德州饮食业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