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产-凯发一触即发

河南特产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闹汤驴肉是河南省汉族传统名吃,属于豫菜系。起源于河南沁阳城,相传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一直流传至今,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相传乾隆皇帝南巡过怀庆,品尝了怀庆府驴肉,连声叫好。为中原一绝,焦作特产。所谓闹汤是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将煮肉后的陈年老汤精制而成,闹汤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胶原蛋白,维生素,矿物等营养元素,是滋补健身的佳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艾叶外观皱缩、青绿色、厚纸质,被毛厚密,绒线细长,香气悠长。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渑池花椒果粒大,果实紫红色或棕红色,皮色红艳,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挥发油含量高;麻香持久,香气浓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信阳毛尖呈长条形,外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底绿亮匀整,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爽浓郁,回甘生津。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冯桥红薯大小均匀,薯块整齐,表面光滑,色泽鲜亮。粗纤维少,质地细腻。鲜食味甘,熟食绵软,具栗子香味。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尉氏小麦籽粒饱满均匀,呈卵圆形,色泽亮白,千粒重一般大于40克,适宜加工成馒头、面条、锅盔等中式面点,适口性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大米表面光滑,米粒整齐均匀,细腻油亮,洁白莹润,清香怡人,咀嚼时有弹性,煮粥白嫩似乳,柔糯微甜,蒸饭筋道香软。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上观水蜜桃果面光洁,红白色,阳面霞红;果形近圆形,端正,缝合线浅,果顶平,有果尖;果实较大,单果重300-400克,最大500克左右;果肉白色,近核处红色,粘核;果实绵润;果肉水分大,甜度高,口感绵甜,风味独特。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内黄桃”果大均匀、果型端正、色泽亮丽,果肉肥厚,芯红粘核,初熟质细脆甜,完熟柔软多汁,加工性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虞城苹果果型端正,大小均匀。果面光滑,呈片红或条红,果点明显、小而密,果肉浅黄,质脆多汁,酸甜适中,果香浓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确山夏枯草茎直立;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序棒状偏棕红色,截面近圆形,体轻;汤棕红色、气微、味淡,回味稍甘。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夏邑何首乌呈纺锤形兼有鸟兽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纵沟多而深。密度大,质坚实。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洛阳丹参表面外皮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脱落。内黄白色,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木质部灰黄色或黄棕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芳香,味甜微苦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叶深绿色呈倒披针形,边缘锯齿状,顶端裂片较大,叶柄及主脉红紫色。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有皱缩,有白须。茎叶折断有乳白色的汁液,粗纤维少。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三乡大蒜新出土时蒜皮紫红,晾干后蒜皮呈白色,皮薄如纸,蒜形饱满,头大瓣齐,清白似玉,粘辣清香,隔夜不变味,形、色、味俱佳。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郏县红牛毛色以紫红色和红色为多,被毛光滑如缎,尾稍毛白。体型中等匀称。肌肉丰满,切面细密,大理石花纹明显,雪花牛肉比重大。肉质细嫩,柔软多汁,加工性好,味道鲜美,香而不腻。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夏南牛被毛以浅黄色、米黄色为主。公牛头方正,额平直,母牛头部清秀,额平稍长;耳中等大小,鼻镜以肉色为主;颈粗壮、背腰平直,胸深而宽、肋圆,后躯肌肉发达,体躯呈长方形;四肢粗壮,蹄质坚实,尾细长。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南召一化性柞蚕,蚕茧外观呈长椭圆形,自然保存时间长,解舒率和出丝率高,生丝光泽好、拉力强;丝绸制品挺韧强牢、吸湿透气、穿着舒适;在国际丝绸市场素有“王牌”之称。蚕蛹个大均匀、呈黄色,营养丰富。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勒马花生网纹纤细,果皮薄而坚韧,籽仁椭圆形,粉红色,有光泽,鲜食脆、香、甜,熟食香、酥、脆,加工性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五里岭酥梨果实呈倒卵圆形,果面光亮,蜡质厚,阳面红晕,肉质细腻,石细胞少,果核小,多汁少渣,酥脆香甜。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济源冬凌草株高适宜。茎四棱形,表面红褐色,断面淡绿色或黄白色。叶对生、皱缩、卵圆形,叶上表面绿棕色,下表面绿色、有白色绒毛,叶脉细小。叶片干制后泡水颜色透亮,气微香,口感微苦,柔和清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都里大红袍花椒籽粒饱满,皮厚籽小,质地硬脆,色泽红润,挥发油含量高,麻香浓烈。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早在夏初,古老中国就有一个小诸侯国——杞国,为大禹的直系后裔,国祚曾延绵1500多年。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灭夏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后几度兴灭迁徙, 多经磨难,少有辉煌。《列子·天瑞》中以杞人忧天的故事使杞人成了庸人自扰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后,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以其独有特点享誉国内外的杞县大蒜即为万千中之一支。蒜,根据蒜瓣的大小而有大蒜、小蒜之分,功用相似。据《汉语大字典》载:“大蒜种西汉是从西域传入。小蒜种由山蒜(蒚lì)移栽,从古已有。”汉代延笃《与李文德书》文中说:“折张骞大宛之蒜,歃晋国郇瑕之盐。”鉴于张骞当时名气之盛,尤其所带传入内地之物种也应颇具盛名,延笃所写当较为接近事实。也许由此可见大蒜当由张骞传入内地,源头应为西域之大宛,即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至于现今的大蒜是张骞引进之蒜,还是我国自古有之的小蒜长期培育而来,虽不得而知。但蒜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健身治病之宝则是不争之事实。蒜之所以能够发展为产业,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其防病健身功用的广泛认识。蒜的神奇,列入史册的至少有两处。一是《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对华佗以蒜治病的记载:“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cù,同“醋”),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蛔虫)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以十数。”二是《南史·褚澄传》中对褚澄用蒜治病的事:(褚澄)历官清显,善医术,建元中,为吴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疾。”答曰:“旧有冷疾,至今五年,众医不差。”澄为诊脉,谓曰:“汝病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瀹yuè,以汤煮为瀹)过多也。”令取蒜一升煮服之。始一服,乃吐出一物,如升,涎裹之动,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尽。”更服所余药,又吐得如向者鸡十三头,而病都差,当时称妙。对蒜神奇功用的认识并不仅仅局限于我国。相传古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民工饮食中每天必加大蒜,用于增加力气,预防疾病。印度医学的创始人查拉克说:“大蒜除了讨厌的气味之外,其实际价值比黄金还高。”现代医学认为,大蒜生辛热、熟甘温、有小毒,具有杀虫除湿,温中消食,清热解毒,破恶血、止痛等功效,对治疗痛肿疗毒、水气肿满、腹泄痢疾,腹中冷痛等症均有疗效。美国癌症组织认为,全世界最具抗癌潜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可见,蒜在古今中外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西瓜之于开封,就如同一首传唱了千年的童谣,每到夏季,开封城树荫下、院落里无不弥漫着西瓜甜甜的味道。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把在炎热的季节里吃上一口脆甜的沙瓤西瓜当成醉人心魄的享受。西瓜,陪伴开封人已逾千年。 “萧山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甜到皮。”这句夸赞汴梁西瓜的民谚已经流传了上百年。据记载,西瓜在开封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宋代。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南宋诗人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8月到达北宋旧京城开封时正值西瓜上市。在一片瓜田,范成大难却瓜农盛情,几块下肚,顿觉暑意全消,便欣然为瓜农赋诗《西瓜园》一首:“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波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前一句描述西瓜盘藤、喜沙土的生长特性,后一句反映出在宋时,起码在北宋东京城吃西瓜已属寻常之事。这也许是世上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为开封西瓜的题诗。西瓜讨人喜爱缘于其消暑佳品的难以替代性。由于古代交通之不便,对于中原人、北方人来说,南方累累夏果只能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解渴之梅,西瓜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中原人、北方人盛夏解渴首选佳品。历代文人骚客以西瓜为题的吟咏就充分反映了人与西瓜的不解之缘。元人赵善庆在题为《西洋瓜》的诗中写道:“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看来这位诗人对西瓜的来历比较了解;明诗人李东阳在《如贤馈西瓜及槟榔》诗中写道:“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这两句也写出了西瓜的来历,比赵善庆更进了一步,指出是汉朝使者从西域带回,西瓜称谓也就有了来历。有考据的,更多的是写吃西瓜的快感的。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一首更耐人寻味:“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诗中“缕缕”和“痕痕”两句描写了人们吃红瓤西瓜时的情景:“牙生水”和“骨有风”两句,更把酷暑吃西瓜时那种快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了。文人的清高,是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只要他认为是世界俗物,即使拥有千万家财也难入其法眼。但西瓜这个一次性消费品竟然引得这多诗人词家屡屡吟诵,自然有其不俗之处。人们在充分利用其消暑功用之后,发现西瓜可谓浑身都是宝。西瓜果皮、果肉、种子都可食用、药用。籽壳及西瓜皮制成“西瓜霜”专供药用,可治口疮、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西瓜皮用来治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西瓜子有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壳用治肠风下血、血痢。西瓜果肉(瓤)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主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陕州红梨呈葫芦状,果重150-192克,果实横径6-9cm,纵径7-9cm。果面光亮,呈紫红色,果实硬度较大,果肉口感细嫩,绵软酸甜,有梨的干爽和苹果的香甜味。陕州红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维生素c含量16mg/100g,钾含量143mg/100g,有美白、抗氧化、促进人体组织新陈代谢、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等功效。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嵩县柴胡,又名会柴胡、嵩胡,是嵩县的地产中药材,属北柴胡,产于嵩县十六个乡镇,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d的干燥根。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中称:“柴胡生弘农峪及冕句”文中所提弘农即弘农郡,嵩县在宋代设制陆浑县,属弘农郡。因其根粗大肥壮,色黄褐,不留残茎,挥发油、皂苷含量高,疗效好,有“柴胡王”、“嵩胡”之美誉。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西峡是山茱萸的故乡,品质和产量在全国处于突出地位。山茱萸收载于中国药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为中华医药常用、必备药材。西峡山茱萸品种齐全,优良品种多,“石磙枣”、“八月红”、 “马牙枣” 、“珍珠红”、“大米枣”等都是典型的优良品种,鲜果光泽油润,色红、皮大、肉厚,药用价值高。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宿鸭湖鳙鱼体型匀称,头身比大,头与身比例为5.5:4.5,而其他水库花鲢与身比例为4.5::55,鳞片细小;体色鲜亮,背部青黑,腹部灰白,斑块均匀。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郭村马铃薯果形为椭圆形,块茎大,外形圆润、规整,黄皮黄肉、芽眼浅,表面光滑,粗细均匀,耐储运等品质。烹饪加工成熟食后,清脆爽口或入口软面,味道鲜美。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遂平香椿芽体肥嫩、质地厚重、色泽艳丽、香气浓郁、味道鲜嫩、肉质细腻。 香椿含钙、磷、钾、钠等成分。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瓦岗红薯,产自河南省确山县瓦岗镇东南部的田畈、林庄、泽沟等村,历史上,该地因为终年源源不断地生产瓜果、蔬菜,四季常青而得名。其中,以盛产的红薯、南瓜和夏枯草数量最大、质量最优,可谓是物产丰饶、驰名远近。这里的红薯不仅个头大、好看,吃起来更是口感绵密、味道香甜;既可作为主食,又可当成配菜。瓦岗红薯薯块均匀,成纺锤状,薯皮红色,光滑鲜亮,薯肉黄色,鲜食味甘,熟食香浓,质地细腻,粗纤维少,口感绵软。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我国油茶资源的最北界,种植油茶面积近30万亩,其中天然有机茶林近20万亩,是全国首批100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河南木本粮油试点县。近年来,新县已经将油茶等木本植物油料列为扶贫的主导产业。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西平小麦(西农979)为白麦,籽粒均匀、饱满,角质率高,为中强筋小麦。西平小麦水分含量9.98 g/100g;蛋白质(干基)含量为13.3 g/100g;湿面筋为29.2%;吸水量为63.8 ml/100g;稳定时间为17.6min。西平小麦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对缓解精神压力、紧张、乏力等有一定的功效。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黄泛区”牌黄金梨,果肉鲜脆爽口,甘甜多汁,果心小,无果渣,清香爽滑。2004年8月获“绿色食品a级产品”称号;2011年8月被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许可使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标志,连续多届荣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2016年首次入选“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黄泛区”牌黄金梨绿色、安全、质量上乘,畅销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芝麻有黑白两种,药用黑芝麻为好,食用白芝麻最佳。项城白芝麻色纯皮薄,籽大粒饱,口感香醇,营养丰富,出油率高。据测定,项城白芝麻千粒重可达3g,含油量超过55%,其中亚油酸含量达到43.5%,不饱和脂肪酸适中,蛋白质含量22.3%,超过优质强筋小麦,含钙1%,是牛奶的2倍,每公斤含铁72毫克,3倍于菠菜,5倍于牛肉。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扶沟辣椒个体均匀,色泽红润,皮厚籽多,籽粒饱满;辣味适宜,香味浓郁。扶沟辣椒品种有三樱椒8号,红太阳,天宇 、天问、艳红子弹头等,颜色鲜,口感好,辣味浓,条形好,等特点,深受全国消费着喜爱。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鹿邑芹菜’具有实心无筋、鲜嫩清脆的特点,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各项营养成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普通芹菜。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郸城红薯,郸城县名优土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薯块整齐,薯皮光滑,色泽鲜亮”的优点,深加工的精细淀粉、粉条、粉皮等产品,远销各地!在国际市场上素有“郸城三粉”之称的粉丝、粉皮、粉条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博览会金奖,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等。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扶沟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4.3℃,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113.1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15天,10℃以上积温4046.℃,适宜西瓜生长。扶沟县西瓜种植历史已有十多年历史。1990年,扶沟县江村镇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西瓜。扶沟西瓜,果型端正、外观色泽一致,果肉色红质脆,甜爽宜口。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无量寺高青萝卜,种植区域在上蔡县无量寺乡一带,俗名“高脚青”,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元朝的许有香曾称赞萝卜:“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明朝李时珍说:“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 据《古蔡春秋》载:无量寺高青萝卜不是由无量寺的地名而来,它和无量寺地名一样,是以无量寺寺庙冠名的。无量寺寺庙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中,织女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天庭中的王母娘娘恼羞成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把织女抓回天庭,生生拆散这对恩爱夫妻。织女被天兵天将带走,牛郎带着孩子在后面追赶,一路上由重聚、齐哭、寺庙逢而又分到被湖相隔最终离去,令人悲切,肝肠寸断。一路追赶到分离途经的地方,被当时百姓以象征意义命名,以示纪念。现今西平县的重渠(重聚)乡,上蔡县无量寺乡境内的无量寺(无娘寺)寺庙,七块店(齐哭店)村,王连湖(望娘湖)村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了。无量寺寺庙的前名无可考,寺庙由“无娘寺”演变到现在的“无量寺”期间已不知经历几多春秋。 无量寺高青萝卜与佛结缘也是偶然,说是佛,实是一高僧。僧人吃素不吃荤,无量寺的僧人除乡邻布施外,自己也种植一些粮食蔬菜,其中便有萝卜。时值白龟庙(现上蔡县塔桥乡境内,因伏羲蓍草、白龟画八卦而名的寺庙)的高僧到无量寺讲经施教,一日,闲步于耕作之处,见该寺种植的萝卜高青个大,众僧喜生食之,高僧品之,入口爽脆香甜,口舌生津;佛手于胸:“阿弥陀佛,苹果、梨,弗如贵寺之萝卜皮”。高僧之言不胫而走,十里八乡的百姓便求寺庙萝卜之种竟效种之,“无量寺高青萝卜”的盛名也随之传遍乡野村庄,被人称颂,繁衍至今。虽是传说,却与其优良品质成就了今天无量寺高青萝卜历史悠久的名优特色农产品。《上蔡县志》中曾这样评价:“吃苹果、吃梨,不如无量寺的萝卜皮”。 无量寺乡位于上蔡县西部,上蔡县历史悠久,古称蔡地。西周武王封叔度为候于此,建立蔡国。秦置上蔡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改上蔡县为武津县。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易名为临汝县,县志移于悬瓠(今县城西南)。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临汝县为武津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复名上蔡县至今。据《古蔡风物》记载:“无量寺高青萝卜种植区域属淮河流域、北汝河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穿境而过。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4.9℃,年平均降水量871毫米,全年无霜期225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中,无霜期长。该区域地势低洼,黄沙土质特性,土质松软且固水性好,土壤营养含量充沛,富含钾、锌、硼、钙、磷和镁。因其生长的地域、土质、光照、雨水等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特有的优良特性”。无量寺高青萝卜个高38厘米左右,直径10厘米左右。外皮深绿,尾部亮白,内瓤青绿,肉质紧密、无白糠花,汁多香甜,清脆爽口。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钾和磷等丰富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18-23mg/100g、钾1800-2300mg/kg、磷0.03-0.05%、总糖3.8-4.8%,脆度11.0-13.0n/mm。 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地理标志区域保护下、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保持良好发展秩序,继承发扬其优良品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地区,为无量寺乡的农业发展增添光彩。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特产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藤蔓如龙叶如萍,霜降收获遍地红,崇礼古今薯乡域,悠悠枯河滋育成(《上蔡古今诗词选集》)。 崇礼乡位于上蔡县东43公里处,崇礼红薯栽培区域属于枯河(河水干枯之意)流域,说崇礼红薯,不得不叙述枯河的来源。枯河,相传的洄曲故道,此河北起郾城县的召陵,南至项城的新桥。洄曲故道是古殷河(现为漯河至周口的沙河)的一段,由于河道极度迂回,因而得名。古殷河原是汝河支流,分流多支,其中一支从召陵流入上蔡。经上蔡县华陂、小岳寺、朱里、东岸、崇礼、杨集等乡镇,向东南流入项城县与颍河会流,这段支流便是洄曲故道。洄曲之名最早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亦有记载。洄曲河是古代一条较为重要的航运路线,据传说:枯河是周赧王的运粮河。虽然此说无可考,但从兴修水利中挖出的很多船篙、船锚、船板等故物分析,它是一条运河,确是无疑的。洄曲河干枯于元代。其原因是由于汝河盛夏雨季,河水暴涨,致使上蔡、汝南、新蔡、平舆等县的部分地区尽成泽国,造成了严重灾害。为解此患,无至正年间(1341-1368),在郾城筑坝把河截断,汝河上游之水沿古殷河向东入颍,郾城至上蔡的洄曲河干枯,后人称之“枯河”。 崇礼红薯,薯块多而匀,表皮光洁,块纺锤形,皮色深红,肉色乳白,食之味香浓郁,甘甜面沙。含有丰富的糖、淀粉、粗纤维、维生素c和磷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40-50㎎/100g、淀粉23-28g/100g、磷0.04-0.05%、粗纤维0.6-0.9%、总糖2.2-3.2%。独特品质与其地域分布、土壤、气候条件密不可分的。崇礼红薯主产地位于枯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常年七、八月份较干旱,九月份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黄土壤,中性偏碱,富含钾、磷等适合红薯生长的矿物质及有机腐熟物。 崇礼红薯作为上蔡县的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据《古蔡风物》载:相传明末河南连续三年发生蝗旱之灾,至崇祯十三年,整个河南“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是岁(崇祯十三年),中原盗起,时大饥,斗米钱三千,人相食,群盗大起如牛毛”。义军闯王面临士兵们的饥饱问题,发现崇礼红薯丰产,且绵甜浓郁,随解燃眉之急,稳定军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解决广大人民生活问题,党和政府大力号召人民群众种植红薯,红薯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三年困难时期,种植面积过半以上,红薯成为人们的救命粮。“早上蒸,中午喇,晚上喝的红薯茶”。便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薯成为人门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高产、稳产、耐旱、耐贫瘠、病虫害少等特点。全县长年栽培在30万亩以上,60、70年代栽培面积增加到50万亩左右,农民分配粮食中红薯占2/3以上。崇礼红薯作为该乡的主要粮食作物维持着人民的日常生活,据《上蔡县志》记载:该乡农民流传有“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的说法。红薯产量高,经深加工过的红薯可以制作成粉条,粉丝,粉皮等,用来调剂人民的生活。由于红薯吃法的多样性,为解决当时人民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崇礼乡红薯种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红薯生产基地,在政策的推动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也催生了一批八十年代时期的“万元户”。崇礼红薯因其品质优良、口感浓郁香甜在当地家喻户晓。 崇礼红薯作为当地的特产,以其品质优良、种植面积广、产量大、知名度高而著名,在历史上曾为上蔡县崇礼乡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实行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组织经营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崇礼红薯的品质和产量,年生产优质红薯七万多吨。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无公害食品红薯及其深加工产品在上蔡县崇礼乡悄然兴起,开发出优质红薯淀粉,高品质粉条、粉皮等不同系列10多个品种的红薯制品,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地区,带动了全乡红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确山县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光、热、水条件非常适宜板栗生长,而且这些地方多为砾质土、沙壤土、黄棕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正是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确山板栗色泽鲜亮、坚果大、果肉肥厚、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口感香甜味美的独特品质。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泌阳花菇,之所以成为菇中之皇,首先表现在独一无二的质量上。香菇是世界名贵的食用菌珍品,泌阳花菇又是世界一绝:古代谓之"山珍",现代又赋予"植物食品顶峰"的美称.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三黄鸡因具有嘴黄、毛黄、爪黄而得名。三黄鸡由于在正阳县分布广、数量多、品质好,被《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志》定名为正阳三黄鸡。正阳三黄鸡具有生长快、产蛋多、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肉质细嫩香纯,是正阳三黄鸡的又一优良特性。正阳三黄鸡还具有补气、养血、利尿之功能,当地群众素称“药鸡”。用正阳三黄鸡炖天麻医治头晕病,有显着疗效。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位于亚热带北部,是热带花木北移和温带花木南迁的适生地。《光州志》卷28记载:"木之属有桂,一名木樨花,有红、白、黄3种"。距黄国故城遗址西北,有一延绵数十公里的丘岭,自古就大面积种植桂花,每逢金秋, 桂花盛开, 香飘百里 ,因此得名曰"桂花岭"。潢川百姓逢年过节有流传打"桂花糕"、做"桂花糖"、酿"桂花酒"的习俗。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花生在中国地理分布广泛,种植面积辽阔,今天已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寻常之物。在素有“膏腴丰饶之地”的正阳,独特的地理气候、久远历史背景、丰厚的文化积淀、悉心的品牌建设,蕴育出了品质优异的正阳花生——它以优质珍珠豆型特色著称,米粒外观整齐,具备香、脆、酥、口感爽适、回味悠长等优点,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丰富,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其它重要营养物质。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潢川甲鱼通常被称作光州甲鱼、光州马蹄鳖、中华鳖、老鳖、元鱼、团鱼等;民国后,光州更名为潢川,"光州甲鱼"、"光州马蹄鳖"等也逐渐被称作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潢川甲鱼"。潢川甲鱼质地上乘,腹色清白,裙厚上翘,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风靡豫南一带的佳肴,为光州的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光州志记载,早在唐朝时,潢川县就有了"光州马蹄鳖压断街"的说法,清朝时,有专职人员在光州为皇室捉鳖烹制菜肴,光州马蹄鳖与光州贡面、潢川金桂并称光州三绝,成为了宫廷贡品。潢川人民研制出了甲鱼各种不同的吃法,形成了光州特有的鳖食用文化。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确山县有悠久的夏枯草种植历史和良好的群众种植基础,产量和销量在全国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加多宝、和其正、王老吉等大型凉茶生产企业广泛采用夏枯球作为其主要原料,使其在药用之外又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确山县药农种植夏枯草有20多年的历程,品质好,信誉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确山县主要经济作物和农产品的支柱产业。目前,确山县已成为凉茶生产企业加多宝集团的全国六大原料生产基地之一,且位居首位。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柘城辣椒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质量方面,柘城辣椒辣度适中、香味浓郁、结果集中、色如樱桃;在种植方面,柘城辣椒的种植体现在投工少、栽培技术简单、抗旱稳产、抗病性强;在收益方面,柘城辣椒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通许小麦褐色粒状、呈卵圆形,均匀、饱满、品相好、皮光滑且光泽度强,适宜加工成各类专用小麦粉。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唐河西瓜果实浑圆形或椭圆,早熟及特早熟单果重2-3kg,中晚熟7-10kg;果型圆整、皮色花纹清晰美观、果瓤色泽诱人,瓤质沙粒,入口即化。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汤阴北艾蘖多茎细,侧枝多壮,株形美观,叶厚纸质,被毛厚密,绒线细长,香气悠长,商品性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惠楼山药产于虞城县店集乡惠楼一带,是著名的传统产品,距今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明朝神宗万历年间被列为贡品,誉为佳肴。惠楼山药略弯曲,稍扁,形状不规则,表皮局部有红斑,肉色乳白,质地细嫩,生食不麻不涩、脆甜爽滑,熟食甘甜、易剥皮。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新野大白菜上市时间为11月至翌年3月,呈圆筒形,单球重2kg左右,外叶浅绿,内叶嫩黄,叶多,叶柄薄,少筋;生食微甜,熟食绵软,味道鲜美。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汝阳花生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丘陵和南部山区,境内独特的“七山二岭一分川”的自然地形地貌,形成昼夜温差大的小气候,有利于花生养分积累,所生产的花生质优味美,具有果形匀称,粒大饱满,种皮粉红,色泽鲜艳,香而不腻,略带甜味的特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内黄县独特的沙质地培育出具有油质重、颜色红、香味浓、辣度高的朝天椒品种——“内黄新一代”。“‘内黄新一代’在全国是高辣的代名词。由于该品种辣椒具有独特的品质,在重庆调味品行业、火锅行业、食品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黄尖椒优质高产、色泽鲜、辣度高、椒形美、商品性好以及区域集中等独特优势,先后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等称号。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名椒”。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夏邑县是全国三大白菜种植基地之一,夏邑白菜又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夏邑属黄淮冲击平原,土壤为潮土类砂质壤土,根层深厚,中性偏碱、土质肥沃、透性好无污染源,非常适合白菜生长,所以夏邑的白菜帮薄叶嫩、汁液乳白,生食清脆可口,淡而有味,熟食风味更美!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灵宝苹果好吃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然条件好、地理区位好、口感风味好、交通运输好和品种丰富好!!!气温日照,森林植被覆盖,水质,果园土壤含矿物质,含糖15.6%,海拔在800~1300米等等,决定了灵宝苹果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酸甜爽口,营养丰富,耐贮耐运。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栾川核桃果形圆形,壳面洁净,外壳黄褐色;仁皮黄褐色;种仁饱满,黄白色,涩味淡;易取整仁。栾川核桃蛋白质含量15.8g/100g、铁含量2.94mg/100g,均高于参考值。栾川核桃性味甘温,为滋补强壮品,有补气养血、润肺健脑的功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栾川山茱萸鲜果果实椭圆形,表面光滑,色泽鲜红,晶莹剔透,状如玛瑙;干品肉厚、色紫红、油润,品之微酸微甜微涩。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伏牛山北麓陕州区南部丘陵浅山区,平均海拔1030米,年均气温13.5℃,昼夜温差12℃以上。这里土层肥沃、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aa级生态区,是优质果品的最佳适生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新安樱桃外表新鲜清洁,整齐度好,大型果;阔心型,顶端稍平;紫红色,有光泽;果皮较厚;果肉色泽紫红色,质地脆而不软,肥厚多汁;果汁紫红色;风味酸甜可口;半离核。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汝阳香菇具有菇香浓、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花菇率高的特点。河南产品推介会上,汝阳县派出的两家现代化香菇企业,所展示的香菇干、香菇片、香菇精粉、香菇脆、香菇小菜等新研发产品广受好评。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进行了带货直播,汝阳香菇一度脱销。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桐柏香椿,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桐柏香椿”芽肥叶厚,色泽紫红,香脆可口,气味浓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西汉初年,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周术隐居汝阳,采商山、大虎岭一带的艾草为百姓疗疾治病。汉惠帝刘盈感念甪里先生之德,奉此艾草为“甪里艾”,并在当地建“商山庙”、“商山寺”以志纪念。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汝阳杜仲野生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汝阳地处丘陵地区,气候、土壤等条件十分适宜杜仲的生长。汝阳杜仲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被誉为“中原杜仲第1县”。主要产品有杜仲叶、杜仲籽、杜仲皮,产量3万吨左右,加工产品主要有杜仲叶茶、雄花茶等,今年来陆续开发有杜仲羊、杜仲鸡蛋等相关衍生产品。汝阳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杜仲这古老树种。汝阳杜康、杜仲、杜鹃并称为“汝阳三杜”。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汝阳红薯呈纺锤形,小果型;外皮欠光滑,呈浅暗红色;肉质乳白色,质地硬,细腻,略有甜味,淀粉较多。汝阳红薯可溶性糖含量3.82%,蛋白质含量2.08g/100g,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等13种氨基酸含量均优于参考同类产品。汝阳红薯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皂角刺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穿透肿毒、破坚消积、消肿排脓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炎、乳腺癌、前列腺炎、心脑血管病等中成药之中,用量不断增加。另外,皂角刺还治疗癃闭、外用治疗疥癣麻风等。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嵩县银杏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特产,同时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据中国特产协会了解,嵩县银杏种核充实,两侧具有明显棱;种壳洁净光亮;种壳汉白玉色,具光泽,贮后略泛黄;种仁采后黄中泛绿,呈翡翠色,贮后渐成乳黄色。厚度0.30毫米-0.50毫米。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古城生甘蓝,人称长寿菜。长食不老仙,益寿又延年。——新野民谣 朋友赵君从远方来,让我领他参观一下古城新野的特色农业。我们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白河河道一路南行,来到了城郊郭营和袁庄村,只见田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成了一个蔬菜的海洋。在众多蔬菜中,有一种叫甘蓝菜的,更引人注目,其形圆乎乎,其质瓷实实,其色有绿紫,绿得可爱,紫得怡人。后遇一种菜老农,他兴致勃勃给我们念唱了《甘蓝谣》,讲述了不少有关甘蓝的传说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汉代由欧洲引入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后因匈奴袭扰,中断58年。公元73年,东汉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之路,并将这条道路延伸至欧洲,带回了包括甘蓝(当时叫包心菜)种子在内的大批欧洲商品。甘蓝在京师洛阳试种成功,逐成为宫廷美味佳肴。公元116年春,时为太后的邓绥回故里省亲,带回了部分绸缎和农产品,其中也包括贡品包心菜和种子。邓绥的故里是南阳郡新野县三泉阪,即现在的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板桥铺自然村,这里傍依淯水(今白河),水质甘甜,土壤沃肥,气候宜人。甘蓝经邓姓族人试种即获成功,“贡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鲜菜。其后经历年的传播,至公元201年,全县各地均有栽培。刘备屯兵新野,在县城南端淯水拐弯处(今南张营、袁庄、吕庄、郭营等村)广置菜田,以供军需,遂成为村落,取名“园庄”。从此,甘蓝就成为新野的当家品种。园庄地处白河北岸,是南下湖广、北进宛洛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各地商贾在此驻足,换购货物,甘蓝种子便是首选。新野甘蓝因此便传遍全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菜品。近年来,新野甘蓝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1年“宛绿”牌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宛绿”牌甘蓝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新野甘蓝” 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新野甘蓝远销到日本、韩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是甘蓝有这么多食用、药用、保健、美容功效,因此人们称甘蓝为长寿菜,长久食用可以成为不老仙。 听完介绍后,赵君感叹地说:“新野农业生产真是有特色,不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建设示范县,甘蓝种植大有发展前途啊”!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花生,俗称“落花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内黄“内黄花生”的品质最富盛名。内黄花生果远销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内黄花生产区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具《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在内黄流传着很多有关花生的传说,其中有个传说是这样讲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枝杈上的,说是有一家母子俩,儿子叫石滚儿,靠种花生为生,可是那些馋嘴的大鸟、小鸟天天来叨花生,折腾得这娘儿俩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该做饭了,石滚儿娘叫石滚儿到地里看花生,石滚儿到了地里,那些大鸟、小鸟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滚儿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正在地里来回跑的时候,猛一下听见“哎哟!”一声,石滚儿扭头一看,一位白胡子老头倒在地上,他赶快跑过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来自己的水壶给老人喂水,又拿来干粮让老人吃,不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对石滚儿说:“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说着从身上摸出一个白玉球递给石滚儿,说:“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它埋进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撵鸟了,千万记住别用其它东西去挖。”石滚儿赶紧跪地磕头,等他抬起头一看,那老人已经没影了,石滚儿就用手在地里开始挖,挖着挖着觉得一阵钻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个指头都出血了,正要拿铲子去挖时,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话,“千万别用别的东西挖”。他咬着牙,忍着疼又用手挖了起来,挖到两尺来深时,把白玉球埋了进去。忽然花生不见了,眼前只剩一片绿叶儿,他急忙跑过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滚儿这才明白,老人说的以后不用再撵鸟的意思啦。从那以后,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长了。 在内黄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结婚以红枣,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的习俗。结婚时在新棉被的每个角上都包一包红枣,花生、栗子,并用细线大针角缝住,在新娘到来进屋后,总会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抢被角里的红枣、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门拜年时,主人也会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花生有关的谜语,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等。 据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国《内黄县志》第109页记载“落花生(分大小二种,大者自清末光绪间始传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云来自美国也。)。1993年出版的《内黄县志》第264页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原为珍珠型小花生,收获时易落果,需将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过筛子,筛出花生果来。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型大拖秧花生,大秧大果,果实不易脱落,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诗经》中有关于桃的最早记载,写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中以桃树的花、果实和茂盛的树叶比喻初嫁的女子必能使夫家子孙繁盛、兴旺发达。此后数千年,我国历史上关于桃树、桃花的诗文数不胜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韩愈的《题百叶桃花》、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自号“桃花阉主”的唐寅写的《桃花行》等等。桃花源、桃花岛、桃花运、桃园结义等传说名词老少皆知,我国民间有“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楼”、“桃吃饱,杏伤人,李园、梅园抬死人”等关于桃的俗语。这些都说明桃文化在我国一直都做为美好的象征且深入人心。 桐柏县地处豫南桐柏山腹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壮丽璀璨的红色文化,拥有一望无际的红叶,拥有火烧朱染似的红石,拥有驰名中外的红茶,然而千百年来,由于天造地和,这里孕育产生另外一种红色珍品——朱砂红桃。 桐柏县多丘陵地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兼南北之优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以黄棕壤、砂黑土、黄潮土、水稻土为主,缓冲性较强,保肥性能较好,自然条件很适宜桃树生长。桐柏朱砂红桃种植历史悠久,桃文化氛围由来厚重,据《桐柏县志》记载,桐柏县拥有2000多年的桃树栽培史,桐柏人民对果品桃更是百般喜爱,桐柏民间也流传着多种有关桃及桃园的故事,现境内就有桃花洞、桃花庵等多处景点以桃花、桃树命名。 朱砂红桃树势旺,树姿开张,树势健壮,叶片深绿、中大,萌芽率高,成枝力强,长、中、短枝均能结果,易成花,花粉多,自花授粉,无需人工授粉,3月下旬开花,果实6月下旬成熟,果实卵圆形,果顶园凸,果面大部分着红色晕或条纹,茸毛较密;果肉红色,肉质硬,熟后发绵;果肉形似朱砂故名朱砂红。果实离核,风味浓甜,汁液少,纤维多,有香气。长期以来,朱砂红桃以其优美外形和独特的香味深受喜爱,广为栽培。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香菇是我国著名食用菌,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是典型的两高(高蛋白质、高质量)、四低(低盐、低糖、低脂肪、低热量)、五富(富含药用物质、美味物质、香味物质、矿物质、维生素),并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有“植物性食品的顶峰”“素中之荤”美誉,被尊为食用菌皇后。 灵宝香菇以菇形圆整美观,菇肉致密瓷实,菇香纯正浓郁,菇色浅褐自然龟裂成花,食之鲜嫩口感好而著称,其粗蛋白、总糖含量高,品质上乘,口感好,优质菇商品率高,深受市场青睐。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干品水分≤10.6%、蛋白质≥21%、粗纤维≤10.8%、灰分≤5.61%、总糖≥44.2%。灵宝鲜香菇中氨基酸齐全,总量就达到24.65g/kg,其中人体必须7种氨基酸占34.3%,且比例合理,是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资源。香菇总糖含量不小于3.56%,具有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力、降血糖、抗氧化的功能,能预防多种疾病。因此,灵宝香菇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灵宝香菇的独特品质与其生产原料、地域分布、土壤、气候条件以及特有的生产配方、栽培模式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原料来源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灵宝苹果”的果树更新、修剪的树枝、树干和树根等枝桠材,经检测,苹果木中氨基酸和磷、硫、钾、铁、钙、镁、锰、硒等微量元素全面而丰实,且木质坚硬,含糖分高,以其为原料栽培香菇为全国首创,相关栽培技术国内领先。其栽培区域为“南菇北移”的最佳适生区,常年平均气温13.8℃,积温3370—4620℃,极端高温41℃,极端低温零下17℃,无霜期199—215天,日照百分率为50%—54%,非常适宜香菇生长。特别是出菇期温差大,催菇容易,菇盖厚实硬度大,能自然成花,品质上乘。其栽培方式主要为室外仿生态荫棚养菌、越夏,林下荫棚脱袋出菇和室外免割菌袋、高棚层架出菇两种栽培模式,均为仿生态栽培,不但保证了产品的天然、营养、有机等特点,而且实现了果木资源的多层次、高效利用和菌林互补、菌兴林旺的生态保护。 当前,灵宝香菇已成为灵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和灵宝市一张新“名片”。全市苹果木代料香菇生产规模近亿袋,年产鲜品10万多吨,产值9亿多元。“灵珍”牌香菇荣获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灵宝香菇”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产品认定,并获得“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优秀品质奖”。灵宝市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团体”、“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河南省食用菌行业先进基地县”和省级、国家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柿 树,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树种。根据《礼记》记载,我们的祖先早在周代就已栽培柿树,并在重大祭礼礼仪上用柿果作为供品。秦汉以来,黄河流域一带植柿已很普 遍,成为人们重要的栽培果树和木本粮食树种。每到金秋时节,红柿吐艳,金液凌霜,悬光照采,煞是迷人,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笔墨讴歌。如唐人刘禹锡《咏红柿 子》诗云:“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应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大赞柿子受日精月华雨露滋润、营养丰富,民可当粮解饥度荒。另一位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 俎》中也极言柿的多用,说“柿有七绝:一树多寿,二叶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果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北宋孔平仲以诗为画, 云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轻美,嗟尔骨也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 。南宋杨万里亦留有佳句 “冻干千颗蜜,尚带一林霜,核有都无底,吾衰喜细尝”以咏柿。 柿子不仅与古代文人墨客有缘,相传还曾被明太祖加封。据说明太祖朱元璋青年时当过和尚、要过饭,尝过饿肚子的滋味。有一年秋天他路过一个村庄,看到有棵 大柿 树果实累累,这时又渴又饿,见了红灯笼似的大柿子垂涎三尺。于是饥不择食,偷偷摘下柿子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那挂满凌霜尚未熟透的柿子,虽然涩得他口舌 难耐,还是一口气吃了十几个,填饱了肚皮。随之朱元璋打拱作揖谢过大柿树匆匆上路了。后来他当上了皇帝,不忘柿树的救命之恩,专程前往虔拜,并脱下龙袍披 于树身,加封柿树为“凌霜侯”。 柿子不仅起源于我国,也发展于我国。经过千百年的栽培,目前我国柿子品种多达三百多种,通常以味道将其划分为甜柿和涩柿两大类。从色泽上可分为红柿、黄 柿、 青柿、朱柿、白柿、乌柿等;从果形上可分为圆柿、长柿、方柿、葫芦柿、牛心柿等。在长期的风土驯化和生产实践中,各地培育出不少优良品种。如华北的大盘 柿,河北的莲花柿,山东的镜面柿,陕西的鸡心黄柿,浙江的方柿,湖南的腰带柿,安徽的铃灯柿,以及我们河南的荥阳水柿和仰韶牛心柿等,都是国内有名的柿 子。这些名种柿子,皮薄、肉细、个儿大、汁甜如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众多的名柿子中,荥阳柿 子因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而久负盛名。据后魏《齐民要术》记载:“黄柿出洛诸州”,荥阳即包含于“洛诸州”。明《农政全书》记载,“今三晋泽 沁之间多柿,细民干之,以当粮也”,清《乾隆·荥阳县志》称,“今荥(阳)蚩蚩之众,为资生口食计,种柿者十之九,枣梨者十之一”。荥阳柿子不仅种植历史 悠久,而且栽植广、品种多、产量高、品质佳,其果肉金黄、透亮柔软、含糖量高、鲜嫩脆甜,近代中原一带素有“河阴石榴砀山梨,荥阳柿子甜如蜜”的民谣。荥 阳柿饼也以霜白、无核、质软、味甜、耐贮运而成为闻名遐迩的传统名产。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荥阳柿子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拳头产 品,柿饼、柿脯、柿霜糖、柿蜜酒、柿子醋、柿醋饮等柿子延伸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至日本及东南亚,“荥阳柿子”这个古老的林中丹果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平菇,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我国古代称天花,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平菇是现代国内外发现的2000多种食用菌中,属生长迅速,个体较大的一种质嫩味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菌。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古为京畿之地,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时,孔子九世孙孔鲍在伊川酒后讲学。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伊川谱写清丽壮美的诗篇。宋时,著名理学家程颐在伊川设院授陡,范仲淹、邵雍安眠于伊川大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给早期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里田土肥美,农耕文明,自古以来百姓就有采食野生平菇并培育平菇的生产活动,并奉其为上品。北魏耐道元《水经注?伊水》对伊尹出生地有详尽明确的记述,伊川县平等乡是伊尹出生地。伊尹是商朝商汤的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烹饪学、中医学、药性学、丝织业创始人,中国美味饮食的开创者。史称烹饪鼻祖,中华第一名相,历代均敬伊尹为圣人。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汤得伊尹,拔之于庙,嚼以灌火,衅以牺狠。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为汤说美味”。商汤聘请伊尹,在宗庙举行祈福的祭祀,在朝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伊尹,伊尹向商汤讲述天下美味的精妙,把姜、桂、菌、酱、盐、露、玉卵石做为调和味道的美味调料,其中的菌就是指平菇。《汉书?地理志》中的“海峰真菌”出自伊川县,商汤王曾钦点伊川平菇入御膳,赐“峰菌六味”,盛赞伊川平菇的膳食功效。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伊川为官,任“河南尹”数载,深知伊川平菇的滋味,才有“欲求长生不老术,海峰真菌益寿康”的佳句。南宋文学家朱弁在《谢崔致君饷天花》诗里就热情地赞美了天花(平菇)既是荤菜又是蔬菜,平菇犹如天上的花一样味到鲜美,回味无穷。伊川平菇有灰白色、灰褐色、黑色,外观鲜嫩、油光发亮、观感优美、柄短肉厚、肉厚质嫩、高效高产、耐寒耐温,在2℃-33℃条件下都能生长。伊川平菇富含蛋白质和磷、钠、钾、钙和铁等14种微量元素,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以上。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西瓜又名寒瓜,原产于非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孟津县地处邙山岭上,土质疏松、水质甘甜。早在唐太宗李世民年代,村民种植的西瓜就因品质好被赐为贡品,每年向朝廷进贡,当做御品食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孟津送庄村种植的无籽西瓜更是远近闻名,现在所产的袖珍西瓜以皮薄、沙瓤、含糖量高而驰名中外。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耐人品味欣赏。“寒瓜方卧垅,球前已满坡,紫茄纷烂漫,绿芳郁参差。”这首南梁《行国》诗生动地描写了西瓜大丰收的景象。宋朝诗人范成大赞西瓜:“碧蔓凌彩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开模冷落淡如水,未有葡萄苜蓿夸。”民族英雄文天祥赞西瓜:“拔出垂佩刀,斫砍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做冰雪声。”把西瓜的形、色、味以及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大文豪苏东坡酷嗜“冰浆仙液”的西瓜,曾撰一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文豪品尝西瓜潇洒脱俗之状,尽在寥寥联语中。清朝纪晓岚有诗赞西瓜:“种出东陵子母,伊州佳种瓜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把吃西瓜时的欢乐神态和消暑提神解渴的感受写得有声有色,将西瓜的凉甜美味写得淋漓尽致。西瓜是我国最大众化的水果之一,既是消暑解渴佳品,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番茄红素、胶原蛋白质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炎、肾炎等多种疾病效果明显。其瓢、皮、籽均可入药,有消烦止渴,解暑热,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清肺润肠,其医疗保健作用是目前人工合成饮料无法取代的。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傲霜怒放齐争艳 开封菊花冠群芳!开封菊花,河南省开封市特有农产品,2009年5月20日获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其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开封市境内,地理坐标:北纬34°45′-34°48′,东经114°17′-114°27′,东西长19km,南北宽9km,总面积166.7公顷,产地面积100公顷。开封菊花享誉全国,不但花朵均匀肥大、花色姹紫嫣红、花叶深绿肥厚、花株丰满匀称,而且具有生产健壮无病虫害、品种多样、耐运输、花期长、造型丰富逼真等显著品质特征;曾多次在全国菊展和其它各类花卉赛事中获得众多殊荣,赢得了“开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誉。开封已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菊花名城”,菊花已经成为开封一张亮丽的名片。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东周《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就有:“九月荣鞠,鞠草也,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的条文,这里的“鞠”即指的是菊花。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菊花作为观赏花卉始于东晋,东晋诗人陶渊明(365年~427年)喜爱菊花,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名句。在我国宋代菊花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大量菊花专著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佐证。在宋代菊花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我国菊花的发展达到极盛。菊花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并因其独特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气节,每每被古今文人学士所歌颂,也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开封作为历史名城,菊花是她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自古以来爱菊、种菊、赏菊、斗菊、咏菊之风盛行,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描述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至宋代,东京开封菊花已驰名全国。暮秋时节,各地名菊荟萃于此,一比高低。《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尝菊,无处无之。”足见当时菊风之一斑。爱菊者众,遂育成风,又反过来推动养菊技术和赏菊水平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出现世界上第一部菊花专著《菊谱》,收集品种35个。明代诗人李梦阳曾来汴赏菊,并赋诗一首:“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在禹王台的乾隆御碑中,至今还可看到“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正因为菊花与开封人民的不解之缘,菊花傲霜怒放、尽展风姿的品格也成为开封备受推崇的城市精神。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栀子自古以来都与中华民族古文化息息相通,与兰花齐名,与儒,释,道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佛家和君子崇拜的偶像,是纯洁高尚,真挚,友谊和实用的化身。唐栀子自古就与“唐柴胡”、“唐半夏”、”唐香附“等传统地方中药名品齐名,享誉海内外。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卢氏黑木耳是指仅产于卢氏当地,满足于卢氏黑木耳国家地理保护标准标准的黑木耳。黑木耳是一种腐生真类菌植物,其营养极为丰富。据<礼记内则>记载和汉学者郑玄的注解,以及宋代陈皓的<礼记集说>,都证明黑木耳为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淮阳黄花菜是国内黄花菜系列的精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外地(湖南、东北、山西)黄花菜产于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地上,而唯独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黄淮平原),气候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以沙、壤二合土为主,含有丰富的营养之素。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淮阳黄花菜独特的品质。其花蕾肥大,双层6瓣,有七根金针似的花蕊,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性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嫩甜脆,品质之优良居会国黄花菜之冠。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桐桔梗产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县有天然中草药1000多种,素有"中药宝库"之称。桐桔梗因产于桐柏县桐柏山而被《本草纲目》命名为桐桔梗。桐桔梗有独特菊花贯心,入药可祛痰排浓、除邪避湿瘟、补内漏及喉痹。原为野生,现已能人工种植。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桐桔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白腊杆"(俗称"白腊树","腊木杆"等),生长在豫东平原上的黄河故道两旁 ,由于其独特生长所需的土质、水质和气候地理特点及特有的弹性、柔韧性等,这种资源国内外极为少有,唯独在商丘种植白腊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优点耐干燥、潮湿、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天然绿色灌木丛生植物,是加工武术器材,锤把,锹把的理想天然原材料,不震手,不伤手,弯曲180度仍恢复原状。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仰韶柿饼,又称牛心柿饼,河南省渑池县特产,仰韶柿饼是由牛心柿制成的。牛心柿饼曾是清廷的贡品,甜度大、纤维少、质地软、吃起来香甜可口。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仰韶大杏,又名仰韶黄杏,河南省渑池县的水果类特产,因渑池县为仰韶文化发祥地而命名。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因其个大、色泽鲜艳、皮薄肉厚、无筋、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广武大葱因盛产于楚汉相争的荥[xíng]阳广武镇而得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葱白长,肉质细腻,清脆无丝,味辣微甜,沁出芳香,营养价值是普通大葱的2倍。倍受消费者青睐,是美食家和名厨眼中的珍品,也是民间食疗方子中的首选材料。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内黄红枣的特点是个大、皮薄、肉厚、红中透亮,生吃酸甜酥脆,鲜美可口;晒干后压扁仍能还原,营养丰富,具有养胃健脾、益血壮肾、安神补气之功效,为上乘滋补食品。当地流传有"每日吃三枣,长寿不见老"之说。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仰韶酒,属浓香型,系中州佳酿。历史悠久,是古“醴泉春”的继承的发展,酒厂设在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源地渑池县而得名。“良酒出佳泉”,仰韶酒所以有名,是因为用名泉——醴泉水所酿造。今日之仰韶酒,是在发掘继承“醴泉春”的基础上,采用醴泉甜水,用人工培养老窑泥池,用上等原料优质高粱,吸取名家名酒这长,精工配制而成。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仁村乡坻坞十里河川的特产。仰韶小米米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黏性强,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河南省卢氏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卢氏核桃个大,皮薄、肉肥、色白、味香,所产干果个大皮薄、出油率高,营养丰富,据测定每公斤核仁含脂肪70%、蛋白质18-20%,还含有大量的铁、锌、磷和多种氨基酸,常食之有润燥化痰、滋阴补阳、乌须黑发、健脑益智的作用。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有丰厚的营养,浓郁的麦香质感,润滑鲜爽的口感,食后让人回味无穷的情趣。不少专家学者对永城面粉给予极高的评价和推崇,故被授予“中国面粉城”“全国小麦粉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殊荣。用永城面粉加工的面条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细如银丝,在中国食博会上被评为“中国面条王”,现已成为中南海享用和馈赠亲朋的理想食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沈丘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河流冲刷,坑塘较多。由于特定地域环境及人文因素,决定了槐山羊肉特有的质量特色,据《沈丘县志》记载:“槐山羊不仅板皮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且肉质佳,用途广、具有瘦肉多,脂肪少,不肥不腻,膻味小,煮汤、烹调适口性强等特点”。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槐皮的皮形为蛤蟆状。晚秋初冬的皮为“中毛白”,质量最好。板皮肉面为浅黄色和棕黄色,油润光亮,有黑豆花纹,俗称“蜡黄板”或“豆茬板”。板质致密,毛孔细小而均匀,分层薄而不破碎,折叠无白痕,拉力强而柔软,韧性大而弹力高,是制作“锦羊革”和“苯胺革”的上等原料。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封丘树莓是新乡市封丘县的特产,封丘树莓果实大、口感好、产量高、无污染,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封丘树莓是当今风靡世界的第三代水果中的佼佼者,特别是树莓的抗癌物质含量丰富,欧美称之为"红宝石"、“癌症的克星”、“生命之果”,树莓又称覆盆子,全身皆可入药,是中药中一种重要的药材,药用价值发展潜力巨大。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所在区域:

清泉沟小米是陕州区张茅乡清泉沟村的特产。小米清亮铮黄,香味纯正,浓郁粘稠,营养丰富,蒸吃悠香,熬汤爽口,回味无穷。清末慈禧太后路过此地,亲口品尝清泉小米,赞誉不绝,随赐清泉小米为“清泉贡米”。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方城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据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木瓜、板蓝根、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金代谓之‘裕丹参’”。 《本草纲目》载:“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养神定志,通心包络,治疝疼”。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及妇科疾病均有显著的疗效。方城丹参冠名“裕丹参”起源于金代,鼎盛明清。民间流传的“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就是对“裕丹参”的最好赞誉。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之美誉。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唐半夏俗称药狗蛋,是在唐河特定人文地理条件下生产的道地药材品种的古称。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唐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主要治疗湿痰、寒痰、呕吐及胸痹、结胸、梅核气等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

产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中牟大白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并以此享誉中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