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美食名菜-凯发一触即发

泸州市美食名菜

据了解,红汤羊肉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必须先把处理好的羊肉,放入冷水浸泡3小时左右,去除血水,然后捞出,放入熬制好的高汤中,加入八角、草果、香叶等几十种香料,大火熬制4小时左右,再将羊肉捞出切成薄片,和生姜、大蒜、泡椒、豆瓣酱一起,放入烧热的羊油和菜油中,大火翻炒一分钟左右,再加入盐、胡椒粉、辣椒面等调味品,再翻炒5分钟左右, 炒出香味之后,加入提前熬制的高汤,大火煮开,最后才加入香菜起锅。

白马鸡汤相传始创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200多年来,一直延续选料严格,制作精细的传统工艺,始终保持鸡汤汤面淡黄,汤鲜肉嫩的风味特色,现为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蔺麻辣鸡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曾收录于《舌尖上的中国2》是社会认可度高、流传广泛的泸菜著名原创地标菜品。古蔺麻辣鸡皮肉劲道、骨肉香醇、皮色油亮、形态完整、蘸汁色泽红亮、麻辣味厚、咸鲜奇香兼备。选料讲究、技法独特、调味独创,属于麻辣味型范畴,其味以奇麻、奇辣、奇鲜、奇香而著称,与郎酒搭配是各副其实的美酒佳肴。赢得了“正宗不过麻辣,怪异不过椒麻”的美誉。

酒香排骨(原风吹排骨)是一种独特的排骨制作过程必须经由晾、晒、风、吹等制作工序而得名,是泸州很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菜,它不仅能保持肉质新鲜,还具有鲜、麻、香、回甜几种口感,每吃一口都很鲜香。

泸县头碗是老泸县地区三蒸九扣的田席,据《泸县志》记载:凡宴宾客必盛馔,仅备土物八味者谓之八碗,九味丰盛谓之九大碗。泸县九大碗按照头碗、鲊肉、蓼子抄蛋、扣鸡、扣鸭、扣肉、酒米饭、甜酸鱼、膀九个大菜,配以六凉菜两点心的菜式格局,表现了泸菜“清鲜纯厚、醇浓并重、咸甜适中、酸辣适口,糊辣麻爽,辛香有度”的地方风味特色。

豆汤面源于泸州古叙山区,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美食,其价廉物美,选料严格。并且形成了“制豆、制汤、制面、制臊、定味”的完整工序。其特点以咸鲜清香、汤香乳白,豆型饱满、豆质细腻而著称。在泸州已经形成一个产业。

泸州豆瓣坨鱼源于民间,是过去人们捕捉大鱼后将鱼斩成坨坨烧制而成的一道民间的菜肴,具有色泽红亮、肉质细嫩、回味略酸甜、形态完整、现汁亮油的特点,是社会认可度高、流传久远的泸菜代表性菜品。

魔芋烧鸭子是四川名菜,但泸州魔芋烧鸭子又别具一格,属传统“大河帮”风味,是流传广泛的泸州代表性菜品。泸州魔芋烧鸭子属于重泡姜,泡辣椒的家常味型,是泸菜大众化菜肴的典型代表。1986年国家领导同志(杨尚昆,余秋里,张爱萍)在北京泸州酒家品尝泸州魔芋烧鸭子,对其赞不绝口,并命笔题词“美酒佳肴,乡亲香味”让泸州魔芋烧鸭子在京城一举成名。该菜品色泽红亮咸鲜微辣,肉香味浓,质地软。

泸州因酒而得名,泸州酒从汉代开始盛行,所谓好酒配好菜,对于泸州人民来说,用酒做菜更是久远。其中酒糟醉鸡就是五十年代初期烤酒师傅利用窖酒和多年的母糟制作出来的。因那时调味品缺乏,只能用极少的辅料制作,师傅们就地取材,把窖藏酒抹在鸡身上,下面垫上成年酒糟,放在酒甑上蒸熟后,香气四溢,䎬糯爽口,深受欢迎。具有中国酒城泸州独特的地方风味特色。

泸州江团狮子头是泸州厨师团队借鉴淮扬菜狮子头的名和形,创新的一道泸州河鲜菜品,他改变了川菜清蒸江团的传统做法,呈现了“吃鱼不见鱼”的艺术境界。

黄粑是泸州地区民间传统名小吃,。一百多年来,泸州人对黄粑的喜爱情有独钟,它代表着家乡的味道。泸州黄粑精选优质糯米、粳米、红糖为原料。用天然植物良姜叶作为包裹材料,采用独特的传统手工包制,焖蒸7小时左右后,气味芳香,色泽晶莹黄润,故称黄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