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美食名菜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淮安市东南水乡以鱼米著称,水乡湖面滩涂广阔,是甲鱼生长繁殖的天然优良场所。朱桥镇早在本世纪内30年代初就以烩制甲鱼著称,距今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朱桥甲鱼的烩制方法:取甲鱼一只,以甲盖青色为佳,用开水去皮、洗净、剖腹、去内脏、入锅汤、拆骨、切成肉块,再下锅油炒,拌以姜葱、酱醋,然后取出,放入鸡汤,煮沸后放入淀粉勾欠,装碗时放入皮蛋、胡椒即好。此菜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实为筵席之珍品。此外,还可清蒸、清炖、红烧,风味各异。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淮安茶馓是淮安土特产之一,是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壮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 相传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产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镇淮楼旁的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茶馓制法,生产出文明中外的鼓楼茶馓,亦称岳家茶馓。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获得奖励。1930年又参加国际巴拿马比赛会,获得银质奖章。在北京食品会上获得优质奖。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淮安当地有一首民谣唱道:“钦工肉圆撂过墙,拾起来还是圆又光;掉在地上跳又跳,吃到嘴里嫩又香”。钦工肉圆与平桥豆腐一样也有着一段传奇。相传,当年淮安时有水患,皇帝下令修建堤坝,但地方官员却“吃私扣饷”,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皇帝震怒之下派钦差大臣赴淮安督建。淮安地方官员诚惶诚恐,倍加巴结,为宴请钦差,遍请名厨烹制菜肴。后来是钦工镇上的一位厨师做出的肉圆得到了钦差大臣的称赞。钦差回京时,甚至还给皇帝捎上了一些这种肉圆,钦工肉圆也因此而得名。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开洋扒蒲菜:味香如兰,脆嫩似笋。“其嫩若何,淮笋及蒲”《诗经》这样咏叹着蒲菜的滋味。汉代辞赋家枚乘对家乡的这道风味也是刻骨难忘,他把这种美好的回忆写进了他的名作《七发》,“刍牛之腴,菜以笋蒲”。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平桥小憩,镇上大地主林百万在平桥街上张灯结彩,地铺罗锦将皇帝奉迎到家中。林百万特请名师执厨,盛宴款待,其中一道鲜鲫鱼脑加鸡汤绘制的豆腐,让乾隆吃后大加赞赏:“妙哉,妙哉,天下第一食矣。” 如今,屹立在古镇平桥街头的“迎龙亭”似乎仍在诉说着这段传说。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文楼汤包是文楼厨师在加汤肉包的基础上改成水调汤包而成的,其制作上有“三绝”:一绝,制作的面皮薄如纸,透亮明澈;二绝,馅由蟹黄、老母鸡汤、鸡丁、猪肉、香料、黄酒、虾米等20多种原料搅拌而成,鲜美滋腻;三绝,工艺独特,将制成的馅捏入包中,放蒸笼中蒸好,汤包晶莹剔透,绵软异常,鲜气扑鼻,令人垂涎。人称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张汤满而不溢。而将其撮拾到盘中更是高超绝技,讲究拿捏恰到好处,稍不留神便会包破手伤。真看不出来这小小的一只汤包里头竟有这么多的学问。而要品尝时也一样丝毫不能马虎:倒上香醋,撒上姜末,拌以香菜,用筷头先在包上戳个小洞,然后再俯身吸食 。有一句吃汤包的口诀是:“先开窗,后喝汤,再吃皮,盘子光。”真是妙不可言。
-
中国菜-江苏十大经典名菜、“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关于其名字的来源,至今并无一个明确的说法,有大厨认为,“软兜”并非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指这道菜上了桌从盘子里用筷子从中间搛起,两端垂下,像小孩子的肚兜;而应是一种烹饪方式,这道菜在制作时最后有一道勾芡的程序,一定要把调料的味道全部沾裹到鳝条上去,而且要保持鳝条的嫩度,就是柔软,即使当初煸炒硬的鳝鱼肚皮,此时也要在芡汁中回软。以芡汁作为托底将鳝条软软地裹兜而起,是谓“软兜”也。此菜选用端午前后的“笔杆青”长鱼,精心烹制。成菜后脊背乌光烁亮,软嫩异常,清鲜爽口,趁热端上;筷子一搛,微颤似跳,油亮滑爽;入口腴嫩,轻抿若化,齿颊生香。
-
“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他乡的鱼圆通常是圆的,食客取食不太方便,只有蒋坝鱼圆是长的,用筷子取食非常便利。它选用黄鱤鱼或淮白鱼精制而成,色白、皮韧、肉嫩、味鲜,入口即化,是它的精妙所在。
-
中国菜-江苏十大经典名菜、“江苏味道”第一批名菜名点
-
所在区域:
盱眙龙虾是淡水龙虾,又称克氏螯虾。之前产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左右传至南京一带,后来进入盱眙境内的洪泽湖,天泉湖,猫儿湖等河湖水塘,而每年的5到9月份是小龙虾的旺季,年产量可达5000吨。味道独特,麻、辣、鲜、香的盱眙小龙虾已经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种,回味无穷,屡吃不厌,广受吃货们的喜爱。